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走进苏州博爱学校

沈群 中美企业峰会 2020-10-25

在苏州有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她由43位教职员工组成,现在康复治疗着自闭症,脑瘫,智障的孩子共120人。学校运营20年来,从这里走出的孩子超过40%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拿到轮滑等级证书,考上大学,获得一份正常的工作等等。这就是苏州博爱学校—一个随处可见残缺人生,但天天充满着爱的世界。这个学校的领头人就是在第九届中美企业峰会上被颁发“年度人物奖”的梁兵校长。

 

今年4月,在美国峰会主会场我与梁校长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努力打造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康复培训中心”。仲夏七月,我带着峰会的团队如约而来。

 

7月2日的苏州博爱学校门口,迎接我们的是由在校学生组成的鼓乐队表演。听着那整齐而震撼人心的鼓韵律,看着那些一个个被确诊为脑瘫,自闭症孩子的精神劲儿,我心里止不住地在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使这些孩子一起敲出震奋自己生命的鼓点?究竟要付出多少才能使这些不完美的生命奏响完美的人生进行曲?



 在苏州博爱学校这座不大的二层小楼里,我们一个个走过各种给孩子的康复治疗室——早期干预室,超音波水疗室,沙疗室,多感观训练室等等。看到了一个个个头参差不齐的孩子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情景—双手不扶任何东西地只靠双腿站立起来,手持沙锤按照指导找到与老师共同的节奏,——所有对于正常的人来讲简直的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都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在十多个功能不同的康复训练室中,感动我们的是老师们在训练中一张张面对孩子们充满阳光的笑脸。

 

而与此同时各个正在治疗的孩子的人生故事也同时在我们面前展开——


一个叫天天的小朋友在最初来校时智商只能测出50多分,现在已达80多分,(正常是100—120分)。而他是在两岁时被查出脑瘫,经过一年治疗也未见好转,妈妈就撇下他和爸爸,离家出走再也没有了音讯。小天天从见不到妈妈起便对这个世界不再说话,一言不发整整一年的时间。梁校长便指定一个女老师专门带他,弥补这个幼小的心灵世界中“妈妈”的空缺。而一年后这孩子终于说话,并且开始跟着这个女老师学习起其他课程。


 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止不住重新思考“爱”的定义。原以为爱是海誓山盟,却原来爱就是不放弃。当妈妈已经放弃,爸爸已经放弃时,博爱学校没有放弃。

 

另外一个孩子叫刘勇,他是博爱学校的第一个脑瘫的孩子,3至13岁一直在博爱康复了10年,然后回到了普通人的学校。等到他19毕业后又重回苏州博爱学校,成为第一个从当年的学生在康复之后又变成了员工的人。


原以为爱就是年轻人对等的甜蜜的卿卿我我,却原来爱是报恩,爱是付出,爱是无怨无悔的一生。

 

在这座两层的小楼里,装着无数因残致穷,因残而家庭破碎悲剧。但当你走进一个个康复治疗室,当音乐治疗那悠扬的旋律响起,当你看到那些学会了轮滑的孩子们一个个像小燕子般穿梭飞过,我们的情感也在感悟爱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升华。


正如梁校长的先生孙校长给我们解读的他们的共识——“其实不是这些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正常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认知?残疾就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我们人人都有残疾,近视,色盲,老了以后腿脚不利索。就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个问题而已。”

 

梁校长、孙校长,还有那些日复一日每天微笑着面对那些被康复的孩子的老师们,他们活得如此伟大,如此精彩!对于我们来说,献爱心是一时一刻的事情,所献的爱心可以用多少“次”来计数;对于他们来说,爱心是每时每刻的事情,且已成为他们一生的事业。就是在对这一个个不完美的生命的康复中,他们构筑起自己完美的人生!


 临走前,我注意到在博爱学校的楼道墙上,有一张梁校长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做火炬手的照片—她身穿红黄相间的中国队运动服,高高地举着奥运火炬,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双臂伸起行成一个大大的“V”字。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张照片。说实话我看过那么多神采飞扬的奥运火炬手,从运动员到艺术家,从企业家到教师,但我觉得今天眼前的这位才算最美奥运火炬手。梁校长不是从雅典,而是从上帝手中接过了圣火。她手中的火炬照亮着人世间那原本阴暗的一隅。


我想起有人曾对我的发问——中美企业峰会有那么多赚钱的项目,为什么要不远万里地参与到苏州博爱学校这个事业中来,我的答案现在无比清晰——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看看能否让梁校长手中这把火发扬光大?能否让这火种星火燎原?!

 

中美企业峰会主席 沈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